(原标题:山东古国系列之介国:古画暗含寻宝图)
齐鲁晚报 记者张九龙
如果不是因为胶州画家高凤翰的一幅画作,很难会有人再想起青岛地区曾经存在一个弱小的东夷古国:介国。传奇国君介葛卢不仅天赋异禀,听得懂家畜的语言,而且能纵横捭阖,借鲁国之力对外扩张,也算一世豪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果“介亭春树”再现,登高凭栏怀古又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
按图索骥
发现文明曙光
位于今胶州的介国是个东夷古国,介国一族是山东半岛的原生土著居民,历史十分悠久。相传介国人是颛顼高阳氏的后代,而高阳氏则是上古时期实现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的一位了不起的部族首领,大约生活在龙山文化时期。
1960年,山东大学发现一幅清初胶州画家高凤翰的写意画,画面为莲花和三足陶器,颇具古意。上有题款为:“介子城边老瓦窑,田夫掘出说前朝。阿翁拾来插莲供,堂结莲房碗大饶。”古画上的“介子城”三个字引起了该校历史学家刘敦愿先生的关注,在他看来,这首诗分明就是生动描述了一件文物出土的过程。更让他兴奋的是,画中提到的那一带区域,在当时尚属考古发现的处女地。
后来,刘敦愿一行按图索骥,真就在高凤翰的老家胶州南关三里河发现了画中所说的东夷介子城遗存。又过了十多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此处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2000余件,并确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将其命名为“三里河遗址”。从所属年代和地理位置来看,三里河遗址很有可能就是介国先民生活的地方,换句话说,后来出现的介国应当就是三里河文明的延续。
在先秦时期,今青岛地区一带活跃着四个东夷国,包括莱国、莒国、夷国和介国,其中,介国算是实力最弱的了。西周初年,周王室的实际统治力还很有限,远在大海边上的介国自然难以入得周王室的法眼,因此介国并未得到周朝的正式分封,没有爵位自然难登朝堂,也就显得默默无闻。
介国虽然是个小国,可地近大海,有鱼盐之利,所以百姓生活还算富足。再加上周边都是东夷族的兄弟之国,对外同仇敌忾,对内相互有个照应,介国在西周时期得以延续了往日的繁荣,甚至一度得到了发展壮大。
到了春秋时期,东夷人建立的国家渐渐地和周王室的封国有了交流,介国也开始活跃在山东的政治舞台上。介国的国君曾到鲁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曾出兵去征讨比自己更弱小的萧国。不过随着周王室地位的衰微,地方上的大国开始无视中央权威,肆意侵犯小国。介国周边的齐国强势崛起,连强大的莒国都没法和齐国抗衡,更何况是区区的介国了。公元前548年,齐将崔杼攻下了介根城,介国灭亡。
葛卢聘鲁
通晓六畜之语
介国出了个风云人物,名唤葛卢,世称介葛卢,他就是被史官记录下来出访鲁国的那位介国国君。
明代的刘伯温写过一篇奇文叫《髽辫失笑》,讲述了当年介葛卢访鲁的一则花边新闻。当时,介国国君介葛卢和白狄部落首领都去鲁国朝拜,两人在街道上相遇了,因为各自风俗习惯不同,介葛卢头顶上留着发髻,白狄部落首领的头上梳着辫子,彼此都觉得对方发型另类,相互斜视了一下,忍不住笑了起来。堂堂国君都没绷住,随从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回来后就在旅馆中嚼舌头根子,相互说长道短,好不热闹。
鲁人看在眼里,觉得这两伙人真没见识,有心测测他们的智商,羞辱羞辱他们,就特意找人捉来蜉蝣和屎壳郎给两伙人看。两伙人端详半天,还真没有人能叫出名字,弄得一头雾水,面面相觑。于是,介人和白狄人没文化、没见识的刻板偏见就深深印在了鲁人的脑子里。
鲁国一直以周室正统自居,对这些夷人、狄人稀奇古怪的装扮作风自然很鄙视,不过介葛卢的一项特异功能着实让鲁人大开眼界。
话说公元前631年的一天,介葛卢进宫拜会鲁僖公,宾主在大殿上相谈正欢,忽然听到惨烈的牛鸣声传了进来,众人顿时一惊。介葛卢倒是淡定,眉头微锁,若有所悟,然后气定神闲地对鲁僖公说:“这头牛生了三只纯色的小牛,都被用作供品了,刚才它这声哀鸣中就讲了这番话。”鲁僖公觉得不可思议,赶紧命人去询问,这头牛的“家世”果真被说中。一下子,介葛卢通晓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之语的名声就传开了。
按说能听懂牲畜的语言也算不上什么值得显摆的事情,可您别忘了,这是在古代的农耕社会,百姓生活离不了六畜。尤其是耕牛,更是庄户人的宝贝,要是赶上耕牛有个头疼脑热、闹小情绪的时候,只需请介葛卢来听听,做个心理辅导就全明白了,这特异功能可比别的实用多了。更何况,天赋异禀也是分人群的,相传上古的那些圣王们就有与禽兽沟通的本领,因此介葛卢一下子就名声在外。
介亭春树
跻身胶州八景
除了花边新闻博人眼球外,介葛卢执政期间,确实为壮大介国做了不少贡献。介葛卢拜见鲁僖公并非单纯为了外交走访,而是介国意图攻打萧国,而萧国是宋国的附属国,因此,介葛卢希望得到鲁僖公的战略支持。不知是被介葛卢的特异功能还是诚意给打动了,鲁僖公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一年后,介国成功入侵萧国,想必通过此战,介国军士收获颇丰。
介国的都城位于今胶州西南部的赵家城献村西南一带,明洪武二年(1369年)赵姓夫妇从河南安阳迁来定居,取名赵家城献村。1981年经考古勘察验证,故城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
介国灭亡之后,这里是齐国的黔陬城。秦朝和西汉的时候,这里又成黔陬县治所在地,到了东汉,黔陬古城则为侯国都城。西晋元康年间,黔陬成为高密国都,不久,黔陬的行政中心整体搬到了今胶州铺集镇西北,昔日的介国故城才逐渐被废弃。另外,相传介葛卢墓地也在城献黔陬古城里面,现已消失难寻。
一般情况下,这种规模的国家,能有一座像样的城邑就不错了,而介国算是个例外,除了自己的国都以外,介国还白白捡来了一座城邑:介根城。
介根城位于今胶州南城子村,这里曾是莒国最初的都城,春秋初年,莒国将古都迁到了莒邑,也就是现在的莒县。借着地缘优势,荒废的介根城被收入了介国名下,同是东夷族的兄弟,莒国对此倒也并不计较。
相传介国国君曾在介根城遗址建亭,用来观潮望海。后人为纪念这一历史旧事,于清初重建介亭,当时故城墙上下长满了椿树,春夏秋三季葱翠,“介亭春树”成了古胶州的八景之一。乾隆年间,胶州知州周于智的《介亭春树》一诗中写道:“绿阴深处万人家,野色苍茫入望赊。时有幽人闲吊古,孤亭徙倚日西斜。”20世纪70年代后,介亭遗址已经消失不见了。
(原标题:山东古国系列之介国:古画暗含寻宝图)